資訊中心
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、行業資訊,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
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、行業資訊,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
廣域銘島 2025-09-02 14:10:55
摘?要:人工智能正從“單點工具”躍升為“系統引擎”,在裝備、工藝、管理、供應鏈全維度重塑工業體系,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核心抓手。本文立足當下AI助推工業轉型現狀,系統分析了人工智能通過提升生產效率、重構產業協作、催生新業態三大機制賦能工業轉型的作用邏輯;總結了“大模型+工業知識庫”“AI+工業互聯網”“生成式AI驅動研發”三類典型場景;指出當前仍面臨工業數據治理、復合型人才、可信治理三大瓶頸;最后給出“場景—數據—模型—組織—生態”五階推進路徑,以期為AI與工業深度融合提供路徑參考。
一、時代要義:AI成為新型工業化的“操作系統”
全球制造業正處于從數字化向智能化躍遷的拐點。我國《“十四五”智能制造發展規劃》明確把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列為六大專項行動之首,提出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45%的目標。AI不再只是產線上的“機械手”,而是通過大模型對工業知識進行壓縮、泛化、生成,成為貫穿研發、生產、運維、服務的統一操作系統。
二、作用機制:AI如何重構工業生產函數
提質增效:在寶鋼1580熱軋車間,視覺大模型對鋼板表面缺陷識別準確率達99.2%,每年減少廢品損失上億元。
產業協同:中國商飛構建“AI+工業互聯網”平臺,將全球2000余家供應商的設計、物流、質檢數據實時互聯,機型研制周期縮短30%。
范式躍遷:生成式AI可在數小時內完成合金配方—仿真—優化閉環,使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研發周期由月縮短到天。
三、三類典型場景
大模型+工業知識庫:以國家工業知識圖譜為底座,企業可按需調用通用大模型,快速生成工藝卡、作業指導書,實現“師傅經驗”數字化。
AI+工業互聯網:通過“5G+邊緣AI”實現設備預測性維護,江蘇某化工集團年停機時間下降40%,備件庫存下降25%。
生成式AI驅動研發:百度文心大模型與某航天院所合作,在火箭貯箱焊縫設計中生成10倍于人類經驗的備選方案,顯著降低試錯成本。
四、現實瓶頸
數據治理:工業現場80%數據為“暗數據”,缺乏統一標識與質量評估體系。
人才缺口:既懂機理模型又懂AI算法的“雙語”工程師缺口超過30萬。
可信治理:工業場景對安全性、可解釋性要求極高,而生成式AI仍存“幻覺”風險。
五、五階推進路徑
階段1 場景聚焦:選擇良率敏感、價值量高的關鍵工序切入,形成“小閉環”。
階段2 數據治理:建立“工業數據空間”,實現多源異構數據在線標注、自動清洗、價值評估。
階段3 模型適配:采用“通用大模型+行業輕量微調”路線,降低訓練成本90%以上。
階段4 組織變革:設立“AI+工藝”復合型團隊,把算法工程師嵌入車間,實現“OT-IT”真正融合。
階段5 生態共建:政府搭臺,鏈主企業牽頭,開放場景、開源模型、共享數據,打造可持續演進的工業AI生態。
結?語
AI助推工業轉型不是簡單地把算法裝進車間,而是以數據為血液、以模型為骨架、以場景為肌肉,對工業體系進行系統性重塑。只要堅持以價值場景為牽引、以可信安全為底線、以復合人才為根本,就能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新型工業化的澎湃引擎。